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本科
专业代码:1305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广博的理论素养;能在相关设计公司、设计院、企事业单位设计部门或行业,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设计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优异的空间创新设计素质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判断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熟悉和运用审美法则,将审美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能将环境设计课程的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相结合。
4.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设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开展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建筑与景观,空间与环境,景观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动态及前沿课题;掌握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初步了解相关的自然科学、建筑装饰材料学、建筑物理学,装饰构造学,人体工程学,包括造型、色彩、工艺、技术等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装饰材料性能与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5.通过本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应用装饰材料,熟悉施工工艺,具有中小型空间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组织与引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讲座、行业参与的竞赛活动、教师工作室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大学期间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参与一至两项创新或实践活动;具备相关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述的能力;应初步具备专业设计、组织和决策的基本管理能力;应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初步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6.具有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CAD、3DMAX、SKETCHYP、BIM、VR等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设计软件辅助分析设计案例,具有工程概预算及招投标能力,具备相应的技术应用及施工与工程管理能力等。
7.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能运用设计理论处理建筑景观与室内设计过程中各种问题,熟悉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指标。
8.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熟悉工程进度、施工流程,各种机具、材料的应用于加工,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9.掌握工程项目研发,能理应科技前沿成果,了解多学科交叉理论,具备相应成果转化能力。
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专业特色
1.坚持“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恪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明确“1个方向,2条思路、3个结合,4种发展”与2+2实践体系”,强化知识和能力培养。
2.以本土文化为切入点,实现“校企融合、校内互动、学训一体、协同发展”,加强与本校建规院专业合作与优势互补。
四、师资队伍
环境设计专业有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共13名专业教师,梯队合理,实力较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8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教师1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具“双师双能型”教师7人。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 |
所属专业 |
曹友余 |
男 |
副教授 |
1969-10 |
硕士 |
环境设计 |
马强 |
男 |
副教授 |
1972-10 |
硕士 |
环境设计 |
孙红权 |
男 |
副教授 |
1976-09 |
硕士 |
环境设计 |
龚力 |
女 |
副教授 |
1981-10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杜娟 |
女 |
助教 |
1986-10 |
在读博士 |
环境设计 |
杨勇 |
女 |
讲师 |
1986-08 |
在读博士 |
环境设计 |
袁杰 |
男 |
讲师 |
1982-10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刘铁生 |
男 |
讲师 |
1980-05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熊圣 |
男 |
讲师 |
1974-04 |
硕士 |
环境设计 |
刘玉寒 |
女 |
讲师 |
1979-11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邓铁桥 |
男 |
讲师 |
1977-10 |
硕士 |
环境设计 |
杨琼 |
女 |
讲师 |
1981-07 |
硕士 |
环境设计 |
欧阳 |
女 |
讲师 |
1989-11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五、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建筑与景观、材料与工艺、空间与环境、技术与方法。
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建筑设计初步,建筑方案设计与表现、酒店设计、博展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软装设计等。
六、专业主要课程
室内设计方向课程分三大群体,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群。
专业方向及专业基础的主要课程:设计素描与色彩、三大构成、CAD制图、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3DS MAX、公共艺术设计、装饰概预算、景观设计基础、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初步、装饰材料与构造、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与表现、照明设计、酒店设计、博展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软装设计、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摄影、中国传统装饰等。
七、专业主要能力
基本技能: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CAD及3Dmax制图、进行模型制作、能运用专业语言进行表达。
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对家居空间、办公空间、宾馆酒店空间等的空间设计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八、主要实践性环节
美术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军训、公益劳动等。
九、学制
四年
十、学位
符合《湖南城市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设计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本科
专业代码:1305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广博的理论素养;能在相关设计公司、设计院、企事业单位设计部门或行业,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环境设计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优异的景观创新设计素质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判断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熟悉和运用审美法则,将审美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能将环境设计课程的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相结合。
4.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设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开展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建筑与景观,空间与环境,景观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动态及前沿课题;掌握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初步了解相关的自然科学、建筑装饰材料学、建筑物理学,装饰构造学,人体工程学,包括造型、色彩、工艺、技术等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装饰材料性能与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5.通过本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应用装饰材料,熟悉施工工艺,具有景观设计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组织与引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讲座、行业参与的竞赛活动、教师工作室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大学期间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参与一至两项创新或实践活动;具备相关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述的能力;应初步具备专业设计、组织和决策的基本管理能力;应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初步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6.具有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CAD、3DMAX、SKETCHYP、BIM、VR等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设计软件辅助分析设计案例,具有工程概预算及招投标能力,具备相应的技术应用及施工与工程管理能力等。
7.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能运用设计理论处理建筑景观与室内设计过程中各种问题,熟悉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指标。
8.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熟悉工程进度、施工流程,各种机具、材料的应用于加工,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9.掌握工程项目研发,能理应科技前沿成果,了解多学科交叉理论,具备相应成果转化能力。
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专业特色
1.坚持“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恪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明确“1个方向,2条思路、3个结合,4种发展”与2+2实践体系”,强化知识和能力培养。
2.以本土文化为切入点,实现“校企融合、校内互动、学训一体、协同发展”,加强与本校建规院专业合作与优势互补。
四、师资队伍
环境设计专业有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共13名专业教师,梯队合理,实力较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8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教师1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具“双师双能型”教师7人。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 |
所属专业 |
曹友余 |
男 |
副教授 |
1969-10 |
硕士 |
环境设计 |
马强 |
男 |
副教授 |
1972-10 |
硕士 |
环境设计 |
孙红权 |
男 |
副教授 |
1976-09 |
硕士 |
环境设计 |
龚力 |
女 |
副教授 |
1981-10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杜娟 |
女 |
助教 |
1986-10 |
在读博士 |
环境设计 |
杨勇 |
女 |
讲师 |
1986-08 |
在读博士 |
环境设计 |
袁杰 |
男 |
讲师 |
1982-10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刘铁生 |
男 |
讲师 |
1980-05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熊圣 |
男 |
讲师 |
1974-04 |
硕士 |
环境设计 |
刘玉寒 |
女 |
讲师 |
1979-11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邓铁桥 |
男 |
讲师 |
1977-10 |
硕士 |
环境设计 |
杨琼 |
女 |
讲师 |
1981-07 |
硕士 |
环境设计 |
欧阳 |
女 |
讲师 |
1989-11 |
研究生/硕士 |
环境设计 |
五、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建筑与景观、材料与工艺、空间与环境、技术与方法。
居住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初步、装饰材料与构造、景观绿化设计、住宅区景观设计、 建筑方案设计与表现、城市规划原理(详规)、海绵城市设计、景观生态学、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等。
六、专业主要课程
景观设计方向课程分三大群体,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群。
专业方向及专业基础的主要课程:设计素描与色彩、三大构成、CAD制图、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3DS MAX、公共艺术设计、装饰概预算、景观设计基础、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初步、装饰材料与构造、景观绿化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与表现、住宅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原理(详规)、海绵城市设计、景观生态学、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摄影、中国传统装饰等。
七、专业主要能力
基本技能: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认图识图技能、掌握庭院景观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技能。
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对环境景观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对小型庭院空间、中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八、主要实践性环节
美术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军训、公益劳动等。
九、学制
四年
十、学位
符合《湖南城市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设计艺术学学士学位。



(图二)多功能展厅

(图三)苹果机房

(图四)材料构造室